青少年心理卡包含:一次医院级心理筛查,一次面对面心理干预,一次父母成长课程。
由学校或家委会负责宣导,家长自主购买:每人/学期:35元。
如果出现以下问题,家长或学生或者学校班主任,心理老师在线联系我们,我们会在3分钟内回复同时跟进。
1,孩子多动行为,易情绪化,注意力不集中等及时有效的干预
2,住宿学生心理状况及时干预
3,医院诊断后心理症解决方案(抑郁,焦虑等)
4,厌学,不上学心理及时干预
5,考试紧张,学习压力大心理干预
6,情绪不稳定,低落等及时干预
7,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及时干预
8,单亲家庭及时关爱服务
9,校园霸凌问题干预
针对家长学习课程:学校开展的父母课堂,家庭教育讲座,线下沙龙等均包含家长学习课程。
青少年心理卡的作用:
配合学校,学校心理老师,班主任针对青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心理问题,及时,有效的提供心理筛查和干预。
包含的测评,疏导,生理和心理系统解决方案,同时建立可溯源的,学生心理档案,疏导前后对比档案,家长,学生评价档案。
大智汇青少年心理卡项目负责人:(田燕:)
田燕,员,的心理,心理师资培训导师,东莞好人,精神文明办公室讲师团成员,中小学家校共育,父母课堂项目落实普查,指导人,大智汇心理督导师。田燕青少年心理团队,目前有71个的心理老师,自主研发的生理加心理的体系,真正做到科学,有效,及时的为青少年儿童做到一对一的测评,疏导,干预。
她是生命成长工作的终身推广者,自2012年来,持续扎根生命成长理念的推广与运用,2021年,国家司法部长(高昌礼)亲笔为田燕老师题字:生命教育,成长的家园。
田燕老师团队拥有丰富的个案实践经验,看到越来越多的家庭,孩子,家长的变化,看到他们积极投入开展家庭,个人生命成长系列的课程与工作坊,深受家长,老师,孩子社会的肯定。这种糅合社会工作、心理辅导、生命关怀的作为,就是田燕团队的初心。
要成为一个好的老师或是一个好的父母,这个成人需要有很多的能力,但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能力,就是「被伤害的能力」。
一个孩子从小长到大,他不知道要伤害父母多少次,一个孩子从不懂事,到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,老师不知道要被伤害多少次。如果这对父母、这个老师没有「被伤害的能力」,我们是不可能把一个孩子带大。孩子出于恐惧,或是孩子出于其他原因,然后忘恩负义、栽赃、无中生有、说谎欺骗等等,都是可能发生的事,这些都可能会让身旁的我们被蒙上不白之冤,但我们能不能够承受这样的伤害,好好的跟孩子对话?我们的心态不是说「我对你这么好,你就应该要怎么样」,很多时候孩子不是只有一次犯错、两次犯错,他可能还要犯更多的错误,但是孩子怎么会知道有一个人我真的可以相信他,那就是「不管我(孩子)犯了多少错误、伤害他(成人)多少次,他都还是一样爱我」。
当跟孩子之间有状况发生的时候,我们有需要讲,但是要怎么去跟孩子讲?不要去责备,也不要去责问,整个对话重要的就是「了解」、「被了解」,怎么样利用机会,让孩子了解我们。与孩子对话根本的出发点,是在于「了解」与「被了解」。如果我们是「责问」孩子,我们的口气就会不一样,如果我们只是想要「了解」当时孩子在想什么,或是当时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,没有责备的意思。
但是又不是完全无视于他们的想法、作法,或者是被他们呼咙,好像他们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,但是我们做父母的都不知道。
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,但是怎么样带着爱,带着一种喜悦,看着「即是生命在错误中,但生命也在接受锻炼」。
我们做父母的怎么样带着喜悦在看待,而不是带着愤怒看待之。怎么样耐住性子,好好地跟青少年谈;怎么样展现成人的智慧,是要跟他当面谈呢?还是要私底下给他写一封信、传一个讯息?
在这个过程中,父母很重要的是带着一种喜悦、平和的态度来做这样的事。
如果我们在跟人互动,在面对一个生命,在应对一个生命,如果我们的生命是很「安」的,是很「定」的,那我们一定可以应对的好。但是如果我们有不安、有不定的心情,那我们一定要去注意:我这个不安不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?然后跟什么有关?我这个不安不定的感觉,是长久以来,从我小时候到现在只要面对某些人或某些事,我这个不安不定的感觉就会跑出来吗?那我们要去深入,我们要去学习:我怎么样在这个时候,找回我那种安定的感觉。
这种「不安」、「不定」常常就是霎那之间我们生命的掌控,我们生命决定的权力被夺走;有些人说是,有些人是对某些特定的人的时候,我们就会陷入那种困境里面。
所以有经常的去注意到自己的感觉,自己情绪的变化,然后有花时间去探讨这些感觉与变化,如果个人的探讨觉得不足够,也可以找别人来协助一起探讨。